廠商會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在珠三角的港商指,去年生產成本平均升近兩成,主要是人民幣升值、勞工成本及原材料價升,但僅七成半企業曾加價,平均加幅度百分之七點五。

廠商會副會長楊志雄指,這反映廠商正面對利潤收窄的壓力,預計這是未來三年的主要挑戰。他又指,近期中港兩地借貸成本升,須關注對中小企的影響,但指中小企暫時仍可透過政府的中小企貸款擔保計劃,或直接向銀行借錢

商會會長黃友嘉指,今次調查反映近四成的企業,對前景感到樂觀,扭轉了過去三年的悲觀情緒,認為中小企製造業的黑暗時期已過去。

銀根緊縮難借錢

| | | 引用 (0)

套用股市專家常說的一句話,「股市不缺錢,缺的是信心。」現實情況似乎也印證了這個社會並不缺錢。比如,樓市一再打壓,價格卻依然節節攀高;藝術品市場十分火熱,早幾日,齊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人民幣,下同)天價成交。

但另外一方面,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想要借錢發展業務,卻相當困難,銀行因為銀根緊縮而吝於借貸,地下錢莊因利息過高令中小企業望洋興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發出感嘆,直言「這麼做會耽誤大事!」

他的理由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來自實體經濟,國家雖鼓勵企業創新,反而在信貸緊張時,大家拿不到貸款。他還透露在溫州的調查結果,接近虧損的企業佔四分之一。昨日本報還引述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周德文的話稱,若銀根緊縮政策不調整,下半年全國將會有40%的中小企業面臨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

其實,做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是正常的,目前國家緊縮銀根也是有理由的,但問題在於目前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體系基本是壟斷的,這樣一種狀態利於國企,而中小企業都是每次銀根緊縮的最先及最大受害者。

除了讓民間借貸合法化、加快金融創新外,對目前的金融體系進行市場化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否則,會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最終導致國家失去創新力、競爭力。

筆者還覺得,耽誤大事的還包括另外一層意思,一如文章開頭所說,缺的是信心。從溫州等地方的情況看,其實不缺錢,問題是目前的社會環境做實業不容易,對做實業沒有信心。相反買樓、炒藝術品來錢更快。比如前面所說的齊白石的一張畫,投資人買入時僅2000萬元,六年後價格翻了17倍。

霍建國也發現這點,他稱,紡織企業與其開工生產,還不如搶點棉花、或者白銀存在那裡,根本不用幹活,兩月後賣掉,淨賺一兩成。而開工就虧,還有誰來做實業,最後極有可能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後果自然也是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