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是件為難又尷尬的事,然而,對我家而言,這件事一直伴隨我們家三個孩子成長。
國小時,我無憂無慮的童年,從爸爸愈來愈常皺起的眉頭,開始有了轉變。那時從事裝潢業的爸爸,某次向銀行和親朋好友借了五百多萬元,投入一家旅館的裝潢工程,沒想到竟遇上旅館老闆惡意倒閉,只留下無語問蒼天的錯愕。這筆不小的債務,就突然落入我們還未步入小康的家庭。
多年後,姊姊才告訴我們,當時她在半夜中聽見爸媽的對話。當時在爸媽的討論中,只剩兩種選擇,第一是跑路,全家搬到一個沒人認識的縣市,租個房子,爸媽各找一份工作過日子;第二是咬牙苦撐,一一面對那些曾向他們拿材料欠錢的建材行,痛苦擁抱那些債務,進入借錢、賺錢、還錢的循環裡。
當時爸爸考慮我們還小,不希望我們回到家只能面對空屋子,為了我們的成長,他選擇後者,也開始與借錢結下不解之緣。
爸爸常說起當時的人情冷暖,而我也好奇那些曾在家中發生,我卻一無所知的故事。當時有個建材行老闆,一聽到我們受害的消息就來討債,也有建材行感嘆爸爸的遭遇,對於債務隻字不提,但不論對方反應如何,爸爸都好言好語解釋,錢一定會還,只是要給他時間,他一定不會欠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