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難

| | | 引用 (0) | 下一篇 | 上一篇

金融海嘯的致命衝擊在於信貸緊絀。一些銀行本身就是問題所在,而不少銀行由於持有壞帳(所謂「毒」資產),自顧不暇,遂紛紛採取保守的信貸政策,其連鎖反應導致大中小企業皆陷於「借錢難」困境。一些企業不是缺乏成本競爭性,而只是全球經濟衰退致訂單不足,或向銀行借貸困難致現金流轉欠順,最終面臨停產倒閉的命運。美國一直是世界上主要消費大國,今次金融海嘯源發地就是美國,可見對全球消費及生產影響之甚。真正的可持續經濟復元,恐怕要等待金融體系對壞資產全面清理過來,恢復功能,及信貸市場回復暢通,方可出現。

問題是﹕如此的復元需時多久?調整的幅度與衝擊有多大?大小企業與廣大打工仔能否捱過難關?在此前提下,特區政府以抓經濟為今年主打議題,屬應有之道。特首曾蔭權以「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為主軸策略,定位亦是正確。箇中關鍵有二﹕(一)如何確保企業不因信貸緊絀而被迫走上裁員倒閉之路;(二)如何協助本地企業與勞工在經濟危機過後能比前更具競爭力、更能把握復元帶來的新機會。

政府應善用財政資源(盈餘以至儲備)去落實上述策略,並分擔經濟動盪下的一些金融與企業風險。目前,政府已向企業提供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總承擔額達1000億元;並積極開拓新就業機會,不過始終會有所局限。「保就業」的關鍵在於「撐企業」,使不輕易訴諸裁員關門。新加坡政府甚至為所有企業設立「就業機會信貸計劃」(Jobs Credit),旨在幫助僱主的現金流,同時提供激勵去留住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