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活用借錢槓桿買樓讓小財化大

「小莫小於水滴,漸成大海汪洋。」30多年前的理財智慧告訴我們,儲蓄可以致富。成長於那個年代的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陳茂波,卻沒有信上這一套,因為過往的「貧窮」教曉他以小變大的槓桿原理(即借錢),才可令本少的人富起來。

陳茂波多年來透過銀行借貸的槓桿效應投資物業,例如投資舊樓收租,貪其成本有限,租金回報卻可達8至9厘,一旦物業被發展商收回重建,更隨時有3、4倍回報。「本錢不多,如不用槓桿,很難累積財富。」陳茂波認為槓桿理財有不少好處,惟亦不忘提醒一句:「會有風險,用的時候要審慎。」

陳茂波在他自設的會計師事務所接受訪問,事務所位於北角,一度是他的自置物業,但在07年11月樓市仍然熾熱期間,他以呎價5700多元將物業出售,自己由業主變成租客。

陳茂波說當日放售事務所的寫字樓,並非因為預見樓市回落,只是希望套現資金,為往後專心做全職議員作準備。看似無心插柳的決定,卻令他避過樓價回落,他亦不禁嘆句:「真是好感恩!」

「我在02年及04年,購入這個相連單位,那時呎價只是2000元及2400元。」陳茂波說那時銀行原本只肯讓他做七成按揭,但他游說銀行借出八成半。「銀行無理由唔信我,間行(會計師事務所)做了十多年都掂!我跟銀行分析風險,如果市况差,息低我便可供少點;市好,息高但生意好,就更加不成問題。」就是這樣,銀行向他借出八成半按揭,在槓桿效應下,他數年間大賺近6倍離場。

借錢買寫字樓 數年賺6倍離場

近日樓市轉弱,陳茂波亦開始「心郁郁」,想在金鐘或中環一帶,物色新的寫字樓。「商用樓價跌了三成多,可以是時候留意,但我相信還會跌多一陣子。」

除了留意自用物業,陳茂波以往亦有投資樓齡達三、四十年的舊樓。「投資舊樓成本不大,幾十萬元有交易,將單位翻新後租出,租金回報不俗,一般有8、9厘。」他說,如果物業適逢有發展商提出收購重建的話,在槓桿效應下,回報隨時達3、4倍。「投資舊樓不可望升值,因為10年可能只升一倍,很多人都不會有興趣,但用來收租相當不錯。」

陳茂波說買舊樓是與一班朋友共同進退,其中有測量師,替他們搜尋收購目標。他曾經在大角嘴一帶買入舊樓,結果有不少斬獲,但近3、4年因為事忙,已較少參與。

槓桿式理財,總令人覺得風險驚人,陳茂波說他亦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只會在投資物業時應用槓桿原則,股票投資則不會如此勇進。因為樓價有客觀估值,而且可以有穩定的租金收入,只要時刻確保自己手上有充裕的現金流,問題應不大。

單看陳茂波的溫文外表,絕對難以想像,他的投資策略竟如此進取。當事人不諱言,這或許與他出身貧困家庭有關。陳茂波在木屋區長大,家境貧困,從小已想盡快為自己和家人脫貧。

他常希望以手上的最有限成本,達致最大的收益。「老一輩的人都說,財富要慢慢累積、要勤力工作,但我發覺,這其實唔得!」「無論是做生意或者投資,不用槓桿,進展會相當慢。」

繼續買美債

因為「錢多」而國際話事權大增,近日在國際市場上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莫過於花旗的變相大印銀紙,令到美元大貶,千辛萬苦累積而來的外匯儲備會否大貶值。雖然溫總公開表示擔心外匯儲備的安危,但祖國始終是有義氣的,或者說大家已同坐一條船,所以對世界警察花旗還是不離不棄,非但不沽出美債,今日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更表示中國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認為其整體信用風險較低,並表示中國在選擇其外儲組合時會考慮長期性及戰略性因素,不會因外匯市場短期波動調整其外匯儲備政策。

花旗有了中國這個最大債權國的不離不棄,之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莉上任後的訪華行程,相信是相當成功了。

除了「借錢」給花旗「揮霍」,中國也非常支持國際貨幣基金,胡曉煉就說,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債券,中國會積極考慮購買。

話說回來,中國的形勢也不是一面倒向好。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今日稱,中國政府及時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目前有些措施已見到成效,一些行業出現了積極跡象。但工業形勢依然嚴峻,仍然處在最困難的時期,仍然沒有走出低谷,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輕言好轉。

降低利率大家更願意借錢

正當美國國會議員忙著對AIG的行政總裁窮追猛打,不停追問虧損後接受政府資助,竟向員工派出花紅,另一邊廂,美國聯儲局在本港時間今早凌晨議息後聲明有更重要的動作。

聯儲局宣布,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維持定在0%至0﹒25%之間,並將持續一段時間之餘,宣布透過向市場買入額外7500億美元金融機構的按揭抵押證券,令今年購入這類證券的總額達1﹒25萬億美元,以進一步增大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

另外,將購入多達1000億美元這些金融機構的債券,令同類總數達2000億美元。

此外,為協助改善私人信貸市場,聯儲局決定在未來六個月內,購入多達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債,變相向市場注入資金。

明顯地,當市場已經近乎零利率水平,一如日本長期以來的情況,繼日本日前擴大購買國債規模,以及早前英國採用,現在美國也得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

說得直接點,所謂量化寬鬆,只是增加貨幣供應的其中一個手段,以往慣用的是調控利率,現在利率不能直接調節,則由央行向市場買入資產,間接上是把錢注入經濟體系了。

效果上,當央行買入債券後,債券價格上升,孳息下降,正好是今天見到市場上的實際反應。而對於私人市場的借貸來說,有助降低整體利率,令大家更願意借錢,再流入其他實體。

借錢度日

68歲的楊先生1984年開始到內地工作,他說離港前曾在保安公司任職高級職員,之後到內地港資工廠工作,當過總經理,93年公司結業後他發展貿易生意,卻輸掉一切,97年回港找工作但不成功,去年回港前他在深圳一間貼紙廠任營業員,月薪僅2000元,扣除住宿只餘1200元,「自己仍有工作能力,就算僅夠餬口都不想回港領綜援」,奈何9月公司因海嘯結業,他用盡積蓄後於12月回港。

「我在香港及內地都曾交稅,在內地無福利,回港又無援助,我可以去哪裏?」楊現時在親戚家暫住,靠借錢度日,他說社署表示申請生果金及綜援均要待在港住滿10個月才申請,徬徨下曾打算在超市「明偷」博坐監:「後來想自己一生總算奉公守法,不想『臨尾香』。」他說﹕「回港後我這個年紀都無人請,有二三千元的工我都會做」。

華員會社會保障助理分會主席陳振華表示,如果申請人只有500元積蓄,按道理社署職員給他酌情權機會甚高,除非涉及其他複雜情况如銀行戶口曾有資產轉移等。

借錢給他們的人

集團決定,除了信用卡業務,不再以HFC(即滙融)及Beneficial的品牌經營消費融資業務,結束在當地的大部分分行,並削減六千一百個職位。未來會集中全力縮減當地有抵押及無抵押的房地產組合,至去年底的未償還結欠額尚有六百二十億美元    。

集團行政總裁紀勤指出,需要多久才能縮減有關業務,要視乎證券化市場何時復甦,若市場好,可以向第三方出售組合,惟現時這個市場已不復存在,他期望隨着這些貸款陸續到期,可於五年內,縮減掉信用卡以外的貸款

葛霖對當年進行這項收購表現懊悔,他稱,「滙豐素來實事求是,作為事後檢討,我們的結論是但願不曾進行這項收購。」不過,葛霖指出,綜合過去六年,滙融仍為集團帶來少量盈利及現金貢獻。他坦言,學到不少教訓,但未來最重要是確保正確方向,即繼續奉行包括亞洲在內的新興市場策略。

滙控在去年度,來自北美的稅前虧損高達一百五十五億美元(一千二百億港元),包括為美國的貸款減值撥備及其他信貸風險準備達一百六十三億美元,同時,需為北美個人理財業務撇銷的商譽減值高達一百零六億美元,巨額商譽減值是導致去年純利急瀉的主因之一。集團表示,已撇銷該業務所有剩餘商譽,不過,該業務未來仍會帶來虧損。紀勤預期,今、明年的信貸減值仍會增加,並繼續錄得營業虧損,據該行按去年底情況估算,美國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該行減值撥備就需要增加七至十五億美元。紀勤續稱,未來兩年可能仍須向滙融注資,去年就注入五億美元。

對於有維權股東Eric Knight早年已提議放棄滙融業務,集團支撐至今才有此決定,是否低估了問題,葛霖指出,當時有關建議是離棄其債券投資者,他不認為,滙控應背叛借錢給他們的人,未來仍會繼續為滙融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