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華借貸負債水平

房地產發展商嘉華國際今年上半年盈利為1.55億元,與去年持平,每股盈利6.25仙,維持派中期息每股1仙。不過,嘉華期內的售樓面積減少,故營業額下跌43%至6.16億元,盈利得以保持主要是非現金收益投資物業的公平值增加所致。

期內嘉華的收入主要來自香港樓盤「嘉御山」與上海「慧芝會花園」二期售樓收益,以及上海嘉華中心的租金收入。對於收入大跌,嘉華財務董事曾慶洪表示,除售樓面積減少外,未入帳的售樓金額亦有1億元。嘉華執董呂慧瑜表示,下半年集團加推「嘉御山」項目7間獨立屋,以及19個現樓單位,亦會以現樓方式推出東半山「肇輝台」24伙,平均面積逾3500呎,至於上海「慧芝會花園」三期1000個單位亦會下半年推出。

此外,嘉華的負債比率按年上升13個百分點至34%。曾慶洪解釋,負債提升主要是集團斥資增持上海嘉華中心的股權,亦已經反映購入中港共4幅地皮的所有負債。他強調,借貸負債仍屬健康水平,現時集團在中港合共持有200萬平地米的地皮,如遇適合的項目,亦會繼續透過借貸融資,集團對於9月份政府拍賣的兩幅地皮亦有興趣。

俄銀行借貸發債飆三倍

受惠俄羅斯企業借貸成本降至3個月新低,加上當地存款數目創紀錄新高,刺激該國銀行業加快海外發債步伐。

今年海外發行670億

彭博社資料顯示,繼俄羅斯三大銀行Sberbank、VTB Group及Gazprombank早前在海外發債之後,莫斯科銀行亦加入「抽水」行列,上周在海外發行總值3.5億瑞郎、孳息率為4.5厘的三年期國債,令俄國銀行業今年發行外幣債券規模增加至86億美元(約670.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激增逾3倍。

由摩根大通編製的指數顯示,截至八月五日止,俄羅斯政府國債與當地企業債券息差收窄至91點子,不但是自四月廿七日以來最低水平,而且遠遠低過在○八年十月金融海嘯時錄得的942點子,借貸成本變得相對廉宜,故銀行業加快海外發債步伐不無道理。

此外,俄羅斯存款保險機構報告指,當地銀行業存款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更坐擁破紀錄的2,740億美元(約2.13萬億港元)存款,亦是業界加緊發債的誘因之一。

花旗銀行分析師謝米哈托華表示,假若站在持債人的角度去想,在現時吸納俄羅斯銀行債券是風險較低的選擇,原因是存款不斷流入俄羅斯銀行令到業界資金充裕,再加上當地國民的消費取態漸趨審慎,並逐漸增加儲蓄,令到銀行業擁有穩定的融資來源。

房屋借貸抵押債券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今天在處理美國經濟復甦減緩上,採取很小但重要的一步。聯準會表示,將使用到期房貸債券所得到的現金,購買更多國債。

聯準會將把房貸抵押債券獲得的1兆3千億美元收益拿出來再投資,這項決定代表聯準會政策改變。美國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買進大量房屋借貸抵押債券,以降低市場借貸成本。

直到最近,官員還在激烈辯論,本波金融危機時推出的特別貨幣刺激政策何時退場,但最近經濟復甦減緩的信號迫使聯準會調降經濟成長評估。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委員為期一天的政策會議後發表聲明:「產出與就業的復甦速度最近幾個月放緩。」該委員會也調降對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體質的評估。聯準會6月以「正在復甦當中」來形容美國經濟。

這個動作讓投資人感到意外。許多人原本預期聯準會將暫時維持當前政策不變;而預期聯準會將把部分房屋借貸抵押債券獲得的資金重新再投資的人,都預期這筆資金會進到房貸證券。

中國借貸透明度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公布中國經濟檢驗報告,不同於其他經濟體,職員對和中國磋商的意見,未完整與執行董事會的意見一起出現在報告中,但提到人民幣走強有助中國經濟轉型。

報告寫道:「許多董事強調,長期下來,強勁人民幣有助推動從出口與投資轉向以民間消費作為驅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

報告說:「幾位董事指出跡象,顯示收支平衡已經出現結構性改變,反映出為促進消費已經採行的改革。」

IMF也敦促中國當局更加倚賴「市場工具」,例如較高利率借貸與銀行準備金規定,以「保護銀行收支健全」。

「董事強調中國需要規範與監督的警覺,以便處理信用品質惡化情形,也需要提高借貸給地方政府財務管道的透明度。」

高鐵借貸利息高

票價昂貴,是老百姓對高鐵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以滬寧高鐵為例,時間雖然比動車快二十分鐘,但是票價卻高了近六成。另外,高鐵車站位置偏遠,特別是上海虹橋站在外環線外,老百姓到達高鐵站的時間比乘坐高鐵時間還要長,這如何有吸引力?

中國高鐵建設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高起點、高票價,走貴族路線。無論是車站建設,還是列車設置,都極其先進,即便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但相應的票價就非常昂貴。以武廣高鐵為例,其一等車票價為七百八十元,二等車票價四百九十元。相形之下,廣州最低工資標準才一千一百元,普通民眾當然無力面對如此高的鐵路票價。

其實,武漢到廣州最多的乘客是民工,每年春運期間往往一票難求,但高鐵動輒六、七百元的票價,相當於他們大半個月的薪水,對於收入微薄的民工而言,為乘高鐵付出如此高的代價,不啻是心頭剜肉。

高鐵運營已陸續出現巨大虧損,以京津高鐵為例,其設計年運量約三千萬人次,營業額接近十八點四億元。但是從二○○八年八月到二○○九年九月底,其旅客運量不足兩千萬人次,僅為設計能力的七成左右,營業額只有十一億元出頭,難以抵補每年六億多元的銀行借貸利息、每年大約五億多元的折舊費以及日常設備維護費、高鐵電費等變動借貸成本。

算下來,京津高鐵年度虧損金額在七億元左右。一條高鐵如此,全國高鐵的虧損又有多少呢?這恐怕是一個無底洞。

興建高速鐵路,本來是為了緩解鐵路運力嚴重不足,以及民眾出行難的問題,其立足點是民生。出於這種考慮,自然要讓老百姓都能乘搭得起,但由於鐵路系統的寡頭壟斷,一切向錢看,高鐵變成天價路,不但不是惠民工程,反而淪為殘民工具,這顯然出乎決策者的預計。

這兩年為了刺激經濟,國家投下的四萬億元中,有七千億元投給了高鐵建設項目,這些錢都是民脂民膏,寅吃卯糧預支未來錢進行高鐵建設,但高鐵愈建愈多,虧損愈來愈嚴重,這個無底洞由誰來填,借貸債務又由誰來還呢?